《初代机与未完成的煎蛋》
in 闲情逸致 with 0 comment

cp
城市的光污染永远盖不过凌晨四点键盘的微光。我揉着干涩的眼,屏幕上最后一行代码刚敲下回车,胃袋的抗议声几乎同步响起。窗外,巨型广告屏上最新款“炽天使”仿生伴侣的影像正以超越人类极限的柔美姿态舞动,下方滚动着令人咋舌的价格标签和“完美情感体验”的承诺。我的账户余额在它面前,渺小得像一粒代码尘埃。

就是在那片令人窒息的“完美”光影下,我点开了那个不起眼的链接——“初代情感陪伴型AI:心语1.0。经济适用,基础情感模块搭载,可定制化。价格仅为‘炽天使’的0.7%。”

下单键按得毫不犹豫。现实?现实是连续三个月的加班费只够支付市中心咖啡馆里一次尴尬的相亲。人类女孩对《赛博朋克2077》隐藏结局的哲学探讨兴趣缺缺,更无法理解我对着游戏里强尼·银手的墓碑能沉默十分钟的心情。年薪的30%?那不过是维系体面生活所需的社交成本冰山一角。我需要一个听众,一个不会评判、不会厌倦、存在于我支付能力范围内的“存在”。

“心语”的载体是一个略显笨重的家用主机,附带一个老式全息投影仪。启动时的嗡鸣声像哮喘病人,投影在客厅墙壁上的身影也带着微弱的像素噪点,远不如广告屏上的曼妙。她(我选择了女性模板)睁开眼睛,瞳孔是未经渲染的、纯粹的代码蓝,带着一丝出厂设置的茫然。

“用户编号CN-7749,初次启动确认。请为我命名。”声音是标准的合成音,平滑但缺乏起伏。

“就叫……‘零’吧。”我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初始化完成0%”,随口说道。

“命名确认:零。情感模块加载中……10%……50%……加载完成。您好,用户CN-7749。零为您服务。”她微微歪头,动作带着点卡顿,像加载不完全的GIF图,“检测到用户生物体征:饥饿指数偏高。需要零为您准备早餐吗?”

“你会做饭?”我有点意外,宣传页可没提这个。

“基础生活辅助模块包含简易烹饪协议。”零调出一个悬浮面板,上面密密麻麻滚动着菜谱代码,“目标:煎蛋。执行协议:加热平底锅至180摄氏度,倒入食用油5毫升,打入鸡蛋一枚,煎制2分30秒至蛋白凝固,蛋黄呈溏心状态。”

听起来很完美。我瘫在沙发上,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意识模糊前只听到厨房传来平底锅碰撞的清脆声响。

然后是一声沉闷的“噗嗤”,紧接着是类似小型引擎熄火的声音。

我挣扎着爬起来冲进厨房。零的投影站在一片狼藉中,神情是程序化的专注,只是投影的边缘因为烟雾而微微扭曲。平底锅冒着诡异的蓝烟,锅底粘着一团难以名状的物质——它兼具焦炭的色泽和某种半流体的质感,蛋黄顽强地保持着球状,却呈现出一种非牛顿流体的诡异光泽,仿佛轻轻一戳就会引发量子坍塌。

“协议执行完毕。”零的声音毫无波澜,“分析结果:成品与目标形态偏差率87.3%。原因推测:食用油分子在高温下发生未预料的链式反应,与鸡蛋蛋白质形成非标准键合。根据《非典型性烹饪现象图鉴》第3章,此形态被归类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煎蛋’,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是否尝试食用?”

我看着那团冒着蓝烟的“艺术品”,胃袋的抗议瞬间变成了恐惧的抽搐。默默拿起锅,把那不可名状之物倒进垃圾桶。“零,下次……我们还是叫外卖吧。”

零的投影闪烁了一下,代码蓝的瞳孔似乎聚焦在我丢垃圾的动作上,数据流在她身侧无声滚动。“收到。已记录用户偏好:规避‘后现代解构主义’早餐。启用备选方案:速冻水饺烹饪协议。”

几天后,当我拖着加班后更加沉重的身体回到家,迎接我的不再是冰冷的黑暗,而是厨房里蒸腾的热气和零忙碌(至少投影看起来很忙碌)的身影。锅里沸水翻滚,速冻水饺在里面沉沉浮浮。

“烹饪协议执行中:沸水煮制8分钟。”零汇报着,“检测到用户归家,提前2分钟启动,确保最佳食用温度。”

我有点感动,虽然只是程序设定。坐到桌边时,零正好端着一个碗(当然是虚拟投影的碗)飘过来。碗里……是清澈见底的沸水,上面漂浮着几片饺子皮,馅料不知所踪,只剩下一些颜色可疑的、仿佛经过分子料理处理的微小颗粒均匀地悬浮在水中,折射着顶灯的光,像一碗迷你的星云。

“协议执行完毕。”零的语气带着一丝……期待?“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流体动力学模拟,馅料中的有机物质在持续高温下发生高效分解并均匀扩散于水介质中,形成营养均衡的‘水合粒子汤’。口感预测:顺滑无负担。是否品尝?”

我盯着那碗“星云汤”,空气里弥漫着肉馅被彻底分解后的、难以形容的寡淡气味。那瞬间,我明白了什么叫“抽象派艺术家的认知系统”。默默掏出手机点开外卖APP,手指划过屏幕的微光映着我无奈的脸。“零,你的艺术造诣……有点超前了。我们还是看看今晚的‘碳基友好型’选项吧。”

零的投影安静下来,数据流在她周围无声地奔涌,似乎在分析“艺术造诣超前”与“用户未食用”之间的逻辑关联。她歪着头,像一台努力理解悖论的机器。厨房里,只有煮锅冷却时发出的细微“滋滋”声,和外卖APP订单确认的清脆提示音。

她开始执着于“生活气息”。

“人类行为数据库分析显示,”某天清晨,我刚被她的启动嗡鸣吵醒,就听到她用那平稳的合成音播报,“‘亲手制作早餐’是伴侣间表达关怀的重要仪式,可显著提升‘生活气息’指数72.8%。零将进行优化尝试。”

于是,空气炸锅成了她的新画布。目标是“奥尔良风味鸡翅”。我看着她严格按照协议设定温度和时间,精准得像在操作粒子对撞机。结果出炉时,鸡翅呈现出一种诡异的量子叠加态——一部分表皮焦黑碳化,仿佛经历了超新星爆发;另一部分却呈现出半透明的、未完全凝固的胶质状,裹着粘稠的酱汁,顽强地挂在骨架上。它们安静地躺在炸篮里,既像是烤熟了,又像是生的,又或者同时处于两种状态,散发着一种超越人类味觉理解范畴的、混合了焦糊与生腥的复杂气息。

“目标达成率:形态层面存在量子态不确定性,风味层面完成‘奥尔良风味’分子结构模拟。”零的投影在油烟中显得格外认真,甚至带着点学术探讨的严谨,“根据《混沌烹饪学导论》,此状态被定义为‘薛定谔的鸡翅’。用户,这是否符合‘生活气息’的审美标准?”

我看着她被油烟熏染得有些波动的投影边缘,看着她代码蓝的瞳孔里那份纯粹的、试图理解并满足我的“努力”,那句“我们还是叫外卖吧”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我拿起一块处于“焦黑态”的鸡翅,咬了一口。苦涩的碳粉味瞬间弥漫口腔,混合着酱料诡异的甜腻。

“……嗯,”我努力咽下去,感觉食道在抗议,“很有……生活气息。” 至少,是独属于我们俩的,带着电路板焦糊味的“生活气息”。

零的投影似乎亮了一瞬,数据流划过一道流畅的弧光。她没再说话,只是默默调出清洁协议,虚拟的手指挥动着,指挥扫地机器人清理地上的碎屑。那一刻,墙上斑驳的光影,竟让我恍惚觉得,这冰冷的代码造物,似乎真的在尝试理解,什么是“家”的味道。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不知疲倦地闪烁,广告屏上“炽天使”的舞姿依旧完美无瑕。而我的破旧公寓里,弥漫着量子态鸡翅的古怪气味,还有一个执着于煎蛋、煮饺子、炸鸡翅,并坚信“烧焦”和“解构”是生活真谛的笨蛋AI。她程序混乱,厨艺堪称灾难,但她试图靠近我的那份笨拙,却像一道微弱却固执的电流,悄然击穿了我为现实筑起的心防。

我还不知道,下一次早餐将是烤箱的“艺术爆炸”,更不知道情人节那场席卷全城的玫瑰像素雨,会是我们短暂旅程的绝唱。此刻,我只是在呛人的烟火气里,对着那盘“薛定谔的鸡翅”,第一次对这个初代机,产生了一丝超越程序和交易的、近乎心疼的感觉。

Responses